1月13日,由中國外文局教育培訓中心主辦的“共迎冬奧會 團結向未來”文化沙龍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阿富汗、孟加拉國、波黑、埃塞俄比亞、黎巴嫩、蒙古國、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南蘇丹、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烏干達12個國家的18位新聞官員、資深媒體人士與北京冬奧會組委會專家、體育界知名人士及媒體代表相聚“云端”,圍繞活動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交流。
活動播放了北京冬奧會宣傳片,北京冬奧會組委會新聞宣傳部教育和公眾參與處處長孫斌向中外嘉賓介紹了北京冬奧會的籌辦情況。在互動交流中,乒乓球奧運冠軍、大滿貫得主鄧亞萍,新華社國際部英文室副主任駱珺,25次短道速滑世界冠軍、北京體育大學中國冰上運動學院院長王春露,埃塞俄比亞中非媒體合作促進會顧問、獨立研究員奇拉姆·譚德塞,蒙古國《蒙古消息報》總編輯邦茲拉克·孟和圖拉,巴基斯坦國家電視臺國際新聞節目制作人、主持人艾拉姆達·卡茲米,烏干達總統府新聞部高級新聞編輯丹尼斯·卡蘭茲等中外嘉賓,分別就“實踐奧運精神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冬奧會”“媒體講好奧運故事”“面向Z世代的體育文化傳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其他外方嘉賓圍繞各自感興趣的話題與主持人和中方嘉賓進行了互動交流。
“實踐奧運精神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丹尼斯·卡蘭茲認為,奧林匹克運動和它倡導的團結精神有助于人類社會實現共同利益,促使人們減少對意識形態分歧和身份差異的關注。希望即將開幕的北京冬奧會能起到推動全球體育運動發展、團結世界人民、促進實現互利共贏的作用。
“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冬奧會”
孫斌表示,北京冬奧會籌辦以來,一直堅持全面落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綠色辦奧方面,堅持生態優先、資源節約、環境良好,深入實施可持續計劃、碳中和實施方案;共享辦奧方面,堅持共同參與、共同盡力、共同享有,使冬奧會產生良好社會效應;開放辦奧方面,堅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使冬奧會成為對外開放的助推器,彰顯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同時充分尊重國際標準;廉潔辦奧方面,堅持勤儉節約、提高效率,對興奮劑問題零容忍,要把冬奧會辦得像冰雪一樣純潔無瑕。
“媒體講好奧運故事”
作為中方嘉賓的媒體代表,駱珺介紹了新華社對北京冬奧會的報道情況,除了采取新的報道技術手段,新華社重點聚焦普通運動員和觀眾的故事,關注運動員的訓練日常和有趣故事,報道普通觀眾和體育愛好者如何參與冰雪運動的動人故事,注重拉近與受眾的距離。
“面向Z世代的體育文化傳播”
奇拉姆·譚德塞認為,Z世代是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環境中長大的一代人,有研究表明Z世代是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重要力量,除了觀看體育比賽,他們更希望能夠參與其中。青年在全球應對挑戰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Z世代中推廣體育文化對人類的共同未來將產生積極影響,希望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能起到促進Z世代了解、熱愛體育文化的作用。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北京冬奧會是全世界的體育盛典,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的背景下,舉辦冬奧會具有弘揚奧林匹克精神,鼓舞全世界人民共克時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大家表示,北京冬奧會必將成為展示“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格言的精彩舞臺。
此次文化沙龍活動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舉辦,旨在搭建與發展中國家新聞官員及媒體人士的溝通交流平臺,傳播北京冬奧會“一起向未來”的美好愿景,為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營造良好氛圍。